李长治只是摇头。
赵金燕眼珠悄悄转了转,道:&ldo;皇上,那高展明原是靠着安国公等人荫庇才考中科举,殿试也要事前给他透题准备,皇上一换了题,他果然就答得不好。
可惜外边不知道的,还真以为他是个厉害的人物呢。
先前会试的时候,高展明落,就不怕惹恼了太后和安国公?臣妾私心想着,没准会试的那事里头,还有猫腻呢。
&rdo;李长治蹙眉道:&ldo;朕也觉得此事不寻常,太后是从来不关心科举的。
&rdo;赵金燕道:&ldo;臣妾想了想,兴许是那高展明原先就买通人给他换了卷子,可惜做事的胥吏换错了,没给他换上好的卷子,却给他换了坏的。
批卷的考官却不知晓,就为他批了个落榜。
高展明原就是冲着三元及当面问答,接着才会最终颁布名次。
。
李长治将这些文章一一评点,再将文中的疑问与进士们当场问答。
问到高展明的时候,李长治叫道:&ldo;高卿。
&rdo;高展明忙应声出列。
李长治默了片刻,道:&ldo;高卿,你的这篇文章,朕……不甚满意。
&rdo;高展明一怔。
别说高展明,在场所有进士都有些吃惊。
李长治方才点评其他进士的文章,或有询问困惑之处,或有指出不认可之处,但他并不评价文章好坏,等到明日放榜,一切结果便可知晓。
可是他竟然当场说他不满意高展明的文章,这可就有些……重了。
其他进士本以为高展明已经是内定的今科状元了,怎么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?高展明忙道:&ldo;草民斗胆,请皇上赐教。
&rdo;李长治明知最后科举的名次怕是已经定下了,然而他也只有这一次机会抒发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,他不想装聋作哑。
李长治道:&ldo;你偏题了。
你还记得,朕当日如何策问?&rdo;高展明道:&ldo;草民记得。
皇上问……如今官吏贪污、朝政腐败,如此局面,该如何管理。
&rdo;李长治颇有些惊讶的挑眉:&ldo;你倒是清楚的很。
那为何你所作的文章,引用了诸多儒家圣人之言,讲尽了大道理,却全是些中庸之词,朕听说你颇有政见,为何在这篇文章中却如此迂折?&rdo;高展明道:&ldo;臣在文中所言,便是为官为人之道。
皇上若使满朝上下通读古籍,学习圣人之言,并以此自律,想必便可驱逐不正之风。
&rdo;高展明实则话中有话,可他到底不敢说的太明。
使满朝上下通读圣言,这如何能做到?从根子上说,那便选那些品行兼优之人入朝,改变如今朝廷选士的方法。
然而此事深远,现在的李长治是做不到的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